標籤

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

芬蘭教育的務實讓我嫉妒


最近,因為閱讀了芬蘭教育的相關書籍,我坐立難安。
我一直對於談國外教育的書不是很感興趣,因為我一向不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怎麼樣,畢竟各地條件不同,如果只是看到對方好,沒有細緻地知其所以然,那麼畫虎畫皮難畫骨,複製也只是另一齣荒謬的開始。況且有條件到國外受教育的孩子是少數,台灣的父母如果看見了國外教育的好,卻又不想離開家鄉,那麼看得到享受不到反而徒增傷心。我不喜歡「看到別人有,而這裡的孩子(或自己)沒有」的那種感覺。
反覆讀著陳之華這兩本書,週末夜晚,整個人竟然傻呼呼的,陳之華一再提到芬蘭教育的務實及其對平等與人權的觀點,我想是很重要的關鍵。
我拿在筆記本寫下「學游泳」、「找路」、「職場實習」、「數學教材的國際視野與本土化」這些字詞,對照著自己在教育現場裡的觀察,相較而言,我們的教育內容顯得抽離生活的真實面許多。知識究竟是服務了誰?
待在東部小鎮這時幾年來,我知道一般人眼中落後的後山,其實很豐富,但想到芬蘭重視人權與平等的精神具體地實踐在極小的城鄉差距上,落實在一流且密集的圖書館的經營上,我心底湧動著憤怒。
在小鎮教書的我到底可以做什麼?想來想去,我竟失眠。
我想起自己的青春年少在終日考試和升學壓力下慾望被壓縮,不能看自己喜歡的書,不能戀愛,沒有機會探索和想像自己為了的各種可能......分數是決定者,大人總是這麼想,眼前的苦是為了日後的幸福。直到我考上第一志願,幾年後進入國立大學,一次再一次的親身體會,我只覺得人生荒謬。生命的每一個當下不都應該用心地活嗎?人生就算要努力,這努力的方向也要三思啊!

沒有留言: